数字大屏上,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一一显示,一旦棚内湿度达到预先设置的参数值,“数字大脑”会自动发出指令,自动除湿系统就进入运转状态……这是位于稻田镇的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数字化种苗车间的日常场景。
近年来,稻田镇积极探索数字赋能现代农业新路径,引进了总投资2500万元的数字化种苗研发中心。目前,中心的“种苗大脑”智慧生产控制平台正式运行,已有全国多家种苗生产基地接入。
科技赋能 ——“种苗大脑”显身手
农业有“靠天吃饭”的说法,蔬菜生产也不例外。夏天里,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空气湿度升高,种苗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大。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文凯却一点都不担心这个。从“靠经验”到“靠数据”,在该公司,“种苗大脑”控制下的农业生产正一步步告别传统的“靠天吃饭”状态。1.5万平方米的数字化种苗车间因为有了“种苗大脑”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一应俱全,种苗生产实现了“一屏掌控”、精准管理。
王文凯说,以前,为了了解种苗长势,管理人员需要时时待在种苗大棚里,如今,实时生产数据通过传感器源源不断“输入”数字云平台。肥水如何调整、是否需要补光、棚温如何控制……只要依托“种苗大脑”,公司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可以在管理种苗大棚时游刃有余。
“该换气通风了。”屏幕一闪,在系统告警信息列表里,忽地跳出了几条有关空气湿度过高的提示信息。王文凯不慌不忙,轻点几下手机,大棚的风机随即启动。很快,棚内的实时湿度恢复正常,相关数值及时显示在屏幕上。
在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的一间智能育苗工厂内,一盘盘菜苗被整齐摆放在大型立体循环式育秧设备上。随着设备的循环运转,这些菜苗就像坐上了“摩天轮”,层层秧苗从上到下循环变换位置,依次进行秧苗补水、智能补光。这种育秧方式,有效节省了大棚空间,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率。“像这间智能育苗工厂,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旋转运动式育苗方式,其育苗能力是传统温室育苗的7倍。”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守波介绍说。
在智能工厂之外,基地所采用的80毫米纸钵大苗育苗技术,具有成活率高、抗病性强等优势,可为农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种植方案。而这些先进育苗技术以及繁育经验,最终都将上传到“种苗大脑”数据库,供工作人员分析研究。联系电话:15265361315
“互联网+” ——农业迸发新活力
“种苗大脑”是怎么运转的呢?据了解,通过接入大数据和云平台,“种苗大脑”会将全国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种苗养护数据和生长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为种苗技术专家推送可参考性的技术方案。同时,它还会对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更智能化、科学化的种苗生产。
“通过‘种苗大脑’系统,我们成功链接了园区内外的气象站数据,风机、水帘、遮阳等设备监测数据,以及人员布局、种苗产能、原材物料消耗等园区管理的全方位实时数据。依托系统,中心不仅可以实现全国各运营种苗园区远程管理与技术指导,还融合种苗供需关系、种苗生产要素需求等,实现了种苗自主下单排产、种苗生产数据、物流运输全程的可视化跟踪。”王文凯介绍,依托“种苗大脑”,一个团队管理运营多个种苗园区成为可能。目前,该中心已在全国接管和运营6个种苗生产基地。
“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农业以往靠经验、靠人力的生产理念和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为农民致富增收创造了新路径。”稻田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稻田镇,数字化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靠人眼”到“靠云眼”……迭代升级的农机与农技,触手可及的数字技术和平台,不仅让每一位“新农人”底气十足,而且开启了“镇”兴路上的数字化新篇章。
编辑:孙欣 审核:陈建勇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