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生猪均价涨幅超30%,已进入快速上涨阶段。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食品价格下降2.1%,而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8.1%,涨幅十分明显,引发各方关注。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多家生猪养殖企业和多位生猪养殖户,他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猪价经过长期磨底后,终于进入上涨区间。长期亏损的生猪养殖户又重拾信心,但在生猪养殖场眼里,谨慎乐观仍是共识。
生猪价格上涨能持续多久?行业翘首企盼的生猪养殖行业的“春天”是否真的到来?
今年来猪价涨幅超30%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1月3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56元/公斤。到今年7月17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9.03元/公斤。今年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增幅超30%。
7月20日,湖南省农科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菲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生猪价格合理,生猪养殖才能有序开展。目前生猪价格还处合理区间,从消费端看,肉价并不虚高。从供给端看,有了合理利润,养殖户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记者梳理发现,大部分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在6月生猪销售均价同比涨幅扩大,其中被视为“猪茅”的牧原股份仅6月的生猪销售均价同比涨幅就超28%;上半年,生猪养殖企业生猪销售均价涨幅最高的一家变动幅度超过41%。
7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王乐君说,生猪方面,在市场调节和产能调控的双重作用下,生猪产能高位回调,价格率先回升,生猪养殖目前也恢复了正常盈利。
多位生猪养殖企业主告诉记者,6月份生猪价格进入上涨区间后,每头猪盈利可维持在400元左右,“赚钱效应”十分明显,部分猪企仅6月单月盈利就覆盖了今年前5个月的亏损总额。
从企业业绩来看,A股市场上生猪养殖公司上市的共10家,包括温氏股份、东瑞股份等。截至7月15日,上述10家企业均发布了中报预喜公告,显示5家扭亏为盈、5家大幅减亏。其中,温氏股份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将达到24.86亿元~27.36亿元,环比扭亏为盈。
生猪价格缘何疯涨
“猪周期长期磨底,加之去年四季度北方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产能一直在下降。近期由于市场需求变动,消费者对猪油需求较大,这些因素叠加推高了生猪价格。”张菲表示。期货开户手续费加一分
养殖成本下降也推动了生猪养殖企业利润上升。据牧原股份披露,公司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9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132.27%~139.44%。对于上半年业绩实现扭亏为盈的原因分析,牧原股份归因于公司生猪出栏量、生猪销售均价较2023年同期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
对于业绩减亏的原因,新希望在公告中也表达了同样感受:“二季度生猪行情回暖,猪价较同期有所上涨,结合公司生产管理改善,养殖成本稳步下降,使上半年整体业绩同比减亏50%以上。”
能繁母猪存栏数是生猪供给的先行指标。生猪养殖周期较长,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决定了8~12个月后的生猪出栏数量,而生猪出栏数量决定了猪价的拐点。
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4038万头,相当于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5%,处在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6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较2022年12月末阶段高点存栏量减少352万头。
一家市值百亿元的上市公司负责人李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波生猪价格上涨背后的核心原因是能繁母猪去化影响了生猪供应,生猪供需变化支撑了猪价上涨。”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市场不应盲目乐观
“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启动。”7月初,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判断。
多位采访对象都向记者谈及一个共识,生猪行情已经进入上涨周期,养殖户“赚钱效应”已开始显现,生猪养殖行业又迎来了“春天”。
这波生猪上涨行情能够维持多久?张菲认为,“生猪价格到底会涨多久,这个趋势很难判断。根据以往经验,我预测这波涨价潮可能会延续到年底。”
“虽然开启了新一轮上涨周期,但上涨不会持续太久。”宝东农牧董事长王晚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表示,一旦生猪养殖行业形成涨价共识,产能会迅速上来,生猪价格肯定回落。
一些养殖户对去年的行业亏损仍心有余悸。中部地区一生猪育种企业负责人林邻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此前,生猪养殖户亏损较多,当前盲目补栏的冲动不高,这可能会维持住生猪上涨行情。”
7月中旬,天风证券研报指出,今年猪价反转趋势明确,随着供需剪刀差的持续放大,猪价上涨空间可观;另外,行业补栏较为谨慎,或有利于延长本轮猪周期景气时间。
“对于生猪养殖户来说,不应盲目乐观。不要有赌行情的心态,把猪养好才是硬道理。”张菲表示,应该理性看待这波涨价趋势,养殖场户一定要做好猪场的管理,防好疫病,增效降本,这样才能在行业有生存空间。
林邻坦言:“目前,由于猪舍很多,生猪产能很快释放, 如果生猪养殖户对市场行情缺乏理性冷静的认知,盲目跟风上产能,很容易踩坑陷入亏损困局。”
王乐君指出,紧盯能繁母猪、新生仔猪和中大猪数量等数据变化,引导养殖场户顺时顺势出栏生猪,保证养殖收益“落袋为安”,防止过度压栏和集中出栏造成价格急涨或者急跌,特别是努力避免明年春节后消费淡季猪价的大幅下跌。
(应采访对象要求,张菲、李利、林邻为化名)联系电话:15265361315
(文章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