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是各类矛盾纠纷的集中地。无论是锅碗瓢盆里的家庭矛盾,还是“张家长、李家短”的邻里纠纷,抑或是“东家”“管家”闹成“冤家”的物业问题等等,都在社区这个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中滋生、酝酿、发酵。谁能筑牢社区这道矛盾纠纷防线,就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动,进而有效维护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东营市通过一步步探索实践,因势而行、因地制宜,给出了自己的解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构建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市县乡社区相贯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动更多资源力量下沉到社区,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搭建平台,配强专业调解力量
群众的事情有人管、有处解
化解矛盾纠纷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把社区这道防线织密织牢,平台和队伍是第一位的。
记者走访了全市多个城市社区和农村管区,发现每一处矛调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群众接待窗口、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都是标配。除此之外,每个社区矛调中心还根据各自实际,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矛调阵地。
在广饶县广饶街道月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一进门先被“悦邻茶社”的牌子吸引住了。
“来来来,先喝杯茶。”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魏娜介绍,“进了社区门,就是一家人。群众来反映问题,我们先喝喝茶、聊聊天,情绪稳住了,问题就好解决了。”“悦邻茶社”的隔壁就是矛盾调解室,在喝茶的时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再请双方坐下来谈一谈,心平气和地就把问题解决了。
目前,全市350个城市社区、农村管区全部建成了“一站式”矛调中心,实现了全覆盖。东营市委政法委还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市县乡社区四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规范,推动矛调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阵地有了,那么人员力量如何调动,才能有效发挥阵地资源效能呢?
“我们每年拿出3800余万元专项资金,为镇街、社区两级中心分别配备至少2名专职调解员,组建起一支850人的专职调解员队伍,专门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忧心事。”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宋威宏这样介绍。
期货开户手续费加一分
在垦利区垦利街道新兴社区,记者见到了这850名专职调解员中的一员。今年56岁的孙学厂从以前的楼栋长到后来的网格员,再到现在的新兴社区矛调中心专职调解员,可以说是基层社会治理战线的“老人”了。
孙学厂说,像他这样的“老调解人”还有很多,他们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同时具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发现各类矛盾纠纷,群众有了糟心事儿也愿意找他们诉诉苦、说道说道。实践中,他们这些“老人”与一名年轻调解员组成“新老搭档”,一个经验丰富,一个创新有想法,可以实现“1+1>2”的叠加效应。
为了把专职调解员这支队伍建设好、管理好,市委政法委下了大力气。今年3月份,东营市平安建设暨基层社会治理“大培训、大提升”行动启动,全市各级按照全员培训、应训尽训、分层分级的原则,组织网格员、调解员、群防群治队员等开展全覆盖、常态化、不间断的培训。期间,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以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作者进行授课,旨在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技能突出、群众满意的专业化调解队伍,为社区矛调工作提供坚强队伍保障。截至目前,市县乡社区四级累计举办培训活动2200余场次,培训人员3.2万余人次。
当然,面对基层层出不穷的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仅仅依靠调解员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各级各方面广泛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针对基层调解资源短缺、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我们在市县层面成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专家库,吸收各级重点部门骨干、行业领域专家等入库,同时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部门单位力量下沉到社区。在此基础上,在社区矛调中心统一设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联系点,实行实名制管理,根据中心工作需要参与矛盾化解,就近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宋威宏说。
在这件事上,广饶县广饶街道国安社区党委书记巩红燕深有感触。据她回忆,原来水岸华庭小区消防设施瘫痪,高楼层无法上水,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很大。居民和物业公司因此发生矛盾,双方各不相让,调解员多次调解未果。在此情况下,社区矛调中心协调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相关县直单位、驻点律师、驻点法官等多次召开多方联席会,最终确定动用居民维修基金。但该小区有48%的住户未交维修基金,从这些居民手里拿钱成了一大难题。驻点法官李美芹、驻点律师燕子鹏直接沉到小区,与社区党员、群众、物业等人员组队,先后花费11个晚上、分组走访了897户居民,挨家挨户解释政策、争取支持。面对拒不交款的居民,通过发放律师函等法律途径推动问题解决。最终历时9个月,汇集资金20余万元,将消防系统修复达到备战状态。
记者走访期间发现,每个社区矛调中心都把驻点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的信息“上墙”,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提供咨询服务,有时还到社区坐班现场办公。“社区有不懂的法律问题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也随叫随到,真是给我们的工作出了不少力。”提起燕子鹏、李美芹二人,巩红燕言语间满是感激。
多元参与,深化群众自治管理
画好矛盾化解“同心圆”
垦利区垦利街道东方社区每月都设有网格“一日助理日”。每当“助理日”来临,社区法律调解队都会行动起来,跟随网格员进楼入户、参与日常巡查,如果在走访巡查过程中发现矛盾纠纷苗头,能够化解的当场化解,不能立即化解的就报到社区矛调中心,大家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法律调解队是东方社区成立较早的一支社区自组织队伍,由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带头,居民、民辅警、志愿者等共同组成。“他们既有一定法律知识,也在居民中具有一定权威,给我们帮了不少忙。”东方社区矛调中心调解员赵悦表示。
据了解,东方社区是全市社区自组织建设的试点社区,近年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广泛成立健步团、合唱团、舞蹈队等18个自组织,并通过民主选举方式,成立了全市首个社区自组织联合会,广大居民通过自组织平台,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推动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有效化解。
无独有偶,在东营区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同样活跃着一支矛盾调解队伍。不同的是,玉景社区是油田移交社区,辖区内有多个油田小区,在化解矛盾纠纷时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油田“老干部”的作用。
玉景社区“圆诚”调解团成员周秉凯就是其中一位,他退休前是胜利油田集输公司党委书记。作为单位退休的老同志,他在小区居民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很多时候承担着“话事人”的作用。“我们充分发挥‘关键人’‘带头人’作用,让‘老干部管老伙计’,让熟悉的人去‘敲门’,这样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区党委书记张丽媛这样说。
同时,玉景社区还在深化居民自治上下功夫,广泛挖掘有精力、有特长、有权威的“社区能人”,让他们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
玉景花园小区业委会主任唐超是山东瀛超律师事务所法人,也是社区自组织“油城法援”志愿服务队队长。“我们这支服务队由辖区内有律师执业资格的居民自发组成,定期在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如果我们的法律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化解纠纷、解开心结,也算为社区和谐稳定贡献了微薄之力。”唐超这样说。
在全市各个城市社区、农村管区,像周秉凯、唐超这样自发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不在少数。目前,全市有4479名专职网格员、231名法官、291名民警、441名律师、900名调解专家、4万多名“五老”人员及党员志愿者加入社区矛调团队,他们活跃在社区矛调第一线,成为基层多元解纷力量队伍的中坚力量。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从“旁观者”变为“行动者”,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人人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数字支撑,打通线上线下双通道
为矛盾纠纷化解装上“加速键”
数字化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强大动能。
记者走访发现,社区矛调中心都已接入了山东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平台,调解员通过这一平台就可以在线上录入事件、建立台账、跟踪督办,纵向上贯通了市县乡社区,横向上联通了政法单位及重点行业主管部门,打通了“线上+线下”“现场+远程”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双通道。
在利津县法院,记者看到一个全新线上模式:5月22日,利津法院执行局干警通过“黄河口云法庭”为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进行线上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8000元案款当日执行到位;5月30日,行政综合审判庭借助“黄河口云法庭”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6月27日,陈庄法庭法官助理通过“黄河口云法庭”线上为新合社区居民开展普法教育课;7月17日,利津法院依托“黄河口云法庭”,在线连接盐中社区,为案件当事人进行线上裁判文书送达。
那么,“黄河口云法庭”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实现这么多线上功能呢?原来,“黄河口云法庭”是由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共同推动的一项民生实事。市县两级法院在立案庭设立工作室,明确一名法官每天值班,在社区中心建设“黄河口云法庭”,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社区中心提供指导调解、法律咨询、司法确认、网上立案、在线诉讼等服务,有效打破时空限制,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社区矛调中心如果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向值班法官进行咨询。值班法官也可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指导调解,及时解答当事人提出的问题。案件‘云调解’、协议‘云确认’,既满足了群众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也避免了批量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利津县法院法官李骞介绍。目前,利津县在各镇街道、社区矛调中心建成“黄河口云法庭”19处,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黄河口云法庭”县域全覆盖并实质化运行。2024年上半年,利津县法院诉前调解成功率、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等指标位于全市前列,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同样是“云服务”“共享云检察”则是河口区检察院的一大探索实践。
河口区油地军港场共存,多元化、差异性特征明显,且行政区域广阔,部分村镇距离城区较远,法律服务资源相对薄弱。针对这一现实困难,河口区检察院在全市首创“共享云检察”工作模式,自主开发“共享云检察”综合信息平台。
河口区六合街道崇文社区的“共享云检察”工作室里,两户楼上楼下的邻居因为暖气漏水问题产生纠纷。楼下住户说,自己新装修的房子因为楼上漏水造成吊顶脱落、窗套损毁。楼上住户说,漏水不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双方互不相让。不得已之下,社区书记摁下了“共享云检察”的“检察下访”键,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郑战杰迅速来到现场,就上下楼漏水涉及的法律关系、责任归属等进行释法说明,期间多次与住建部门及开发商进行沟通,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签订“房屋漏水纠纷调解协议”。
包括崇文社区在内,全区共设立9个实地派驻联络点,群众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或点击共享联络点智能触摸屏,就可以咨询法律问题、反映矛盾诉求,实现检民“零距离”。
通过做实做强社区级“一站式”矛调中心,东营市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全市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万余件,其中3.1万余件在社区层面化解。
从数字上看,这不仅是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的最好注解,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东营继承和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群众幸福感得到切实满足的有力佐证。(记者 马文慧)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